2016/3/11

由3.0到4.0的路 (上)


工業3.0的階段是透過電腦系統整合製造現場,也就是所謂CIM (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)來驅動的製造管控。

如果把多個工廠的製造現場透過雲的方式串連起來,也就是所謂「機器雲」的階段。我稱為Industry 3.0+的階段。



對於串連客戶端的需求訊息、供應商的供給資訊並把業務訊息 (IT)與製造作業訊息(OT)串連起來,並且可以即時看到這些訊息,這樣的階段我稱為Industry 4.0 ready,也就是開始進入工業4.0的第一步。


在這個階段,大部分決策還是以人工、經驗為主的模式來進行,系統可以提供的就是即時的資訊,讓人可以掌握狀況來決定如何因應。


把工業4.0最重要的「智能決策」加進來之後,才是真正達到工業4.0所要追求的極致目標。人退居為系統的管理、設計與監控者,就如這次AlphaGo下棋一樣,系統架構師並沒有實際指導下棋,而是訂出邏輯後,讓電腦因應實際狀況變化而自主決策。


我認為這樣才是推動工業4.0的幾個步驟與階段效益。下一篇則會跟大家分享一下每一個階段所遭遇的問題。

沒有留言:

建置智慧企業的挑戰:問題與資料的考量

智慧企業的精髓在於如何運用資料回答問題 (決策與行動)。因為機器學習、大數據...等等變成顯學之後,很多企業投入資源學習、鼓勵員工學習相關技術,然後要求員工內部提案或是找外部廠商、顧問來討論、聽取案例,期望找到智慧企業的銀子彈 (silver bullet),甚至採購一些軟體...